最新消息
19
2015.11
「後水門案併發症」顛覆新聞規範 報紙專業和職責皆面臨挑戰
(台北訊)台灣報紙的錯假新聞在今年元月和2月份,仍未見有改善,總計54則,比去年同期(1月和2月)的5則,逾10倍之多。包括王又曾掏空力霸集團資產弊案的追蹤報導在內,舉凡涉及政經層面,多見其利用匿名的消息來源,夾議夾敘,以「主觀建構」方式編寫,使其錯謬情況發生不少;特別是電子媒體的晨間「讀報」,復將錯謬新聞重覆報導,反變成「以訛傳訛」,產生所謂「新聞公害」現象,有違新聞專業職責。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昨天發表報紙觀察報告,指出在今年元月和2月,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包括元月份為35則、2月份19則。其中元月份以中國時報11則居首,聯合報10則居次,聯合晚報5則、蘋果日報5則及自由時報4則;2月份則以聯合報10則居首,中國時報4則、聯合晚報3則,蘋果日報2則。
新防會並評比各報元月份「王又曾掏空資產弊案」,和2月份「斃死豬事件」的新聞處理,各報在「消息來源」多有「查證」不足的現象;而「新聞編寫」方面,亦多有「主觀建構」的問題。而在「斃死豬事件」的追蹤報導,蘋果日報自2月3日至10日,均以「病死豬」代替官方的「斃死豬」名稱(按:農委會和專家均有解說『病死豬』只是『斃死豬』的一種),始終未予更正,有違新聞專業原則。因此相對比較而言,在元月份的觀察報告中,各報表現的順序為: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中國時報和聯合晚報;2月份則為: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聯合晚報和蘋果日報。
新防會的這項觀察報告,是以五家主要報紙包括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及聯合晚報,比較其新聞處理,以「消息來源」、「新聞查證」、「平衡報導」、「新聞編寫」及「媒介責任」等五項為觀察標尺(參見附表)。
新防會指出,在元月和2月的新聞處理中,各報仍有違反「正確第一」的普世新聞專業信條,對於政治性新聞的編採,亦出現如美國「公共新聞學」學者戴維斯‧梅瑞特(Davis Merritt)所說的「後水門案併發症」(post–Watergate syndrome),新聞規範變成「我們抓到壞蛋了」(We catch crook),致易產生謬誤的報導,明顯悖離專業倫理,衍變成濫用「第四權」。在3月8日檢方偵結起訴中,東森集團負責人王令麟並未涉及力霸掏空案,但各報自元月至2月底前,對其繪聲繪影者依然不少,堪為例證。一般來說,「消息來源」若採用匿名,必須經過審慎「查證」過程,美國的新聞學者雷夫‧李克林(Ralph Negrine)就曾說過:「匿名的消息來源,不能濫用,有其基本原則,便是不能以匿名資料所提供的意見,去談論另一人,也不能在報導的導言,就用匿名來源;此和不經查證的新聞一樣,都會冒有不被信賴的風險。」台灣的新聞媒體,當可思過半矣。
觀察報告主持人:呂一銘(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0912270986
連絡人:盧世祥(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0922918918
元月各報表現比較表(王又曾掏空資產弊案)
報別 標尺 |
自由時報 |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 蘋果日報 | 聯合晚報 |
消息來源 | ☆ | ||||
新聞查證 | |||||
平衡報導 | ☆ | ☆ | ☆ | ||
新聞編寫 | |||||
媒介責任 | ☆ | ☆ | ☆ | ☆ |
2月各報表現比較表(斃死豬事件)
報別 標尺 |
自由時報 |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 蘋果日報 | 聯合晚報 |
消息來源 | ☆ | ☆ | ☆ | ☆ | |
新聞查證 | ☆ | ||||
平衡報導 | ☆ | ☆ | ☆ | ☆ | ☆ |
新聞編寫 | |||||
媒介責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