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19
2015.11
2007年8月新聞稿


8月份良性與錯假報導互見  新聞應勤查證避免報導失實   
  
(台北訊)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完成觀察報告,指出今年8月台灣主要報紙在報導公共利益新聞雖有表現,錯假新聞和符合專業報導仍然互見,而且隨著解釋性的新聞示意圖增加,濫用的情況也出現,值得各界關注。

這項報紙觀察報告,是新防會接受台灣廣告主協會委託辦理。觀察發現,各主要報紙的錯誤與不實「烏龍新聞」評比,依序為:聯合報19則(含更正2則)、中國時報11則、聯合晚報9則、蘋果日報5則及自由時報4則;合計有48則,刊登「更正」小啟者2則。統計顯示,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兩家報紙的新聞準確性相對較高。

這項報紙觀察同時指出,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和照片,以蘋果日報最多,計28則,自由時報照片3張、中國時報照片2張、聯合報1張,合計34則,有待檢討改進;聯合報濫用示意圖及照片的情況,相對較少。

新防會表示,8月份各主要報紙的報導互有良窳,譬如對自7月發生的豬肉含「瘦肉精」問題,均能兼顧消費者和業者利益,持續追蹤,並對政府規劃的政策發揮諸多鞭策功能;而在20日華航C1-120航班737-800班機於沖繩那霸機場突發事故,亦能持續作完善報導。不過,在政治新聞的編寫處理,卻常有「主觀建構」和夾議夾敘,以及查證不足的問題,導致報導不實,造成侵害當事人權益,甚至引發官司。另外,8月份報紙對於姦殺擄掠及自殺的社會或影藝羶色腥報導,其「示意圖」或「鹹濕照片」,則多有違反新聞道德倫理規範現象,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2000年明確規範的自殺案例新聞報導準則,顯然各報均須加強自律,提升報導品質。

  美國專業新聞從業員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曾在1996年修訂「職業倫理規範」(Code of Ethics),把「減少傷害」(Minimize Harm)列為重要的「規範」之一,要求記者對「新聞報導會導致傷害的對象,必須抱持同情與關懷,特別對兒童要更加小心;對採訪或使用陷入悲劇或悲傷中的人物照片和影像,要格外謹慎與敏感;蒐集或報導特定的消息,要了解此可能造成的傷害或不適,追逐新聞不是可以無理傲慢的保證;一般人比政府官員或其他尋求權力、影響力者,擁有更大的隱私權,只有在強烈公眾的訴求狀況下,始不得已侵犯隱私。」

國際知名的英國劍橋紐翰學院(Newnham College)院長歐尼爾教授(Onora O'Neill),曾擔任2002年「芮斯講座」(Rrith Lecture),她指出:「… 近年來的報紙,相對地顯得不負責任,所謂的編輯和報導,經常摻雜了中傷、譏誚、嘲弄、指控、羞辱及指責,甚至有些揭發、爆料的報導,常是造謠、抹黑,遊走誹謗邊緣。…最嚴重的是,沒有可供檢驗的『證據』。無法評估的新聞報導,簡直就是『災難』!因為公眾評論的源頭一旦污染,會誤導社會的正確判斷。」

 如今台灣媒體數量明顯超過市場負荷,為了生存競爭,唯利是圖手段盡出,其對公共領域或公眾利益之考量、社會責任之實踐,均相對減弱:新聞處理偏重荒誕、聳動、八卦、感官刺激,正朝向「小報化」(tabloidization)發展,逐漸失去新聞的「真實」核心價值。尤有甚者,新聞報導不實,甚至造假、歪曲,又常被引為評論基礎,經由似是而非的「複製」,轉變成「積非成是」;如此這般周而復始,自易混淆視聽。這種未嚴謹建立於事實的新聞報導與評論,對於台灣社會的長期負面影響,實值得有識之士關注。

台灣廣告主協會期待新聞媒體,善盡社會責任,去除暴力色情新聞、誇大不實報導、傷風敗俗節目、衝突對立傳播。新防會則長年觀察新聞媒體專業表現,從2006年元月起,逐月記錄主要報紙(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聯合晚報)錯假新聞,提供社會參考。相關資訊請參見附件,或上新防會網站:www.bdf.org.tw/ fame/epaper.php。
 
 
觀察報告主持人:呂一銘(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0912270986
 
 
8月份各報錯假新聞統計表
       報別
則數
自由時報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蘋果日報 聯合晚報
 
錯假新聞部分
 
 
4
 
 
19
 
    11
 
    5
 
9
備註更正 0 2 0 0 0
合計     4 19     11 5     9
※「更正」部分指報社有「更正」啟事者,用新聞方式「澄清」或「更正」並不計算在內,而「更正」則數仍計算在錯假新聞部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