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30
2015.11
兩岸新聞應避免主觀建構 報導兒童少年須顧及權益
(台北訊)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昨天發表「2009年三月份烏龍新聞紀實」報告,指出基於台灣與中國交流密切,相關新聞應避免主觀建構編寫,還給台灣閱聽大眾瞭解真相的空間;而報導兒童少年相關新聞,亦應自律並遵守兒童少年法的規範。此外,連續三個月以來,各主要報紙處理自殺新聞仍不夠慎重,且已產生社會負面仿效效應(由元月份9則增至三月份15則),媒體應遵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規範為要。
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參見附表),三月份合計38則(含更正13則),比去年同期的63則(含更正9則)為低;顯見在自動更正方面已有進步,但蘋果日報開闢的「錯與批評」專欄,值得媒體借鏡,有助提升公信力。
新防會的這項觀察報告,是以五家主要報紙包括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比較其新聞處理,大致以有無檢具消息來源?是否落實新聞查證?實質平衡報導與否?新聞編寫是否公正客觀真實?及有無善盡媒介責任?包括新聞倫理道德規範在內等為觀察標尺。
今年三月份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評比,依序為:依序為:蘋果日報21則(含更正11則)、聯合報5則(含更正1則)、中國時報4則、聯合晚報4則及自由時報4則(含更正1則);合計有38則,刊登「更正」者13則。相對的,三月份的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和照片,比去年同期的18則數要多,依序為:蘋果日報31則、自由時報14則、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各一則,合計48則。
在三月份的台海兩岸新聞中,涉及主觀建構編寫問題不少,像有關北京邀前副總統呂秀蓮訪問一事,竟變成八卦一場;而中國觀光客來台的報導過於誇大渲染,致爭議性不小。謹舉犖犖大者,譬如聯合報3月6日在A1版頭題報導:「北京向綠招手 邀訪呂秀蓮」,結果中國時報在7日A12版頭題報導:「邀呂秀蓮參訪大陸 政協楊思澤玩笑話 台媒炒過頭」,並強調八字沒一撇。另有「新聞分析」:「解讀中共訊息,宜看清『禁區』」8日復在A10版報導:「訪中國?呂:全是報派」,蘋果日報8日A10版報導:「呂大動肝火:沒說訪大陸」,儘管聯合報在8日A10版頭題硬拗「邀呂訪陸獲中共高層支持」,並於9日A10版頭題:「福建向呂招手『再來祭祖』」,但中國時報9日再以「真相只有一個 北京未表態邀呂」,作A8版頭題,強調「政協委員提議不等於中央釋放訊息,邀訪呂秀蓮北京『八字沒一撇』。」而有關邀訪之事,在此則爭議性的『傳聞』式報導後,北京當局亦沒有公開表態。
又如中國觀光客前來的新聞,媒體報導過火,已遭社會批評。謹舉聯合晚報大幅報導為例,譬如標題:「大陸萬人團首發安利團到了」、「觀光股笑了」、「觀光春燕到」、「安利團來了!滾動觀光航運股」,已涉及「主觀建構」編寫,有為「觀光、航運」股推波助瀾之嫌,影響股市,亦有違新聞專業原則。聯合晚報18日A5版還強調 「湧入日月潭藝品店 櫃台展示的全要」,將中國觀光客渲染成「暴發戶」般的「囂張」,反有貶抑台灣經濟生活之嫌,並不適當。至於17日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蘋果日報雖均有大篇幅雖報導,但並未涉及「股市」種切。只是報導角度值得檢討。像自由時報18日A1版頭題報導:「藍委:陸客囂張 媒體瘋狂」堪為閱聽大眾的一種心聲,其內文報導略以:「國民黨立委吳清池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表示,陸客講話『卡刷爆都沒關係』、『錢多花不完』未免太『囂張』,這不過是一家公司而已。民進黨立委潘孟安指出,一些媒體把台灣搞得像貧民窟,要靠中國觀光客消費來救命。學者亦認為沒有必要報導得巨細靡遺,應以平常心看待。」
關於報導兒童少年相關新聞,亦有值得檢討的空間。譬如報導潘越雲緋聞,卻不斷刊登其女兒照片(雖在眼睛部位塗馬賽克),此已有違美國新聞專業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1996年修訂的「職業倫理規範」(Code of Ethics),就是要將新聞報導會導致傷害的對象,特別是青少年和兒童的減少傷害,列為重要規範之一。另如蘋果日報3月28日A1版全版報導:「蘋果直擊 少女一餐吃8公斤3「吃到飽」餐廳受不了 拒她上門」,29日再以A2版大半版報導:「現身訴苦暴食少女 恐明天沒得吃」30日續以A3版半版報導:「心疼暴食女 四店家供『吃飽』在家自修考高中『謝謝大家體諒』」。此則報導引來社會非議,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並為此撰文:「蘋果日報應向心障女道歉」(蘋果在4月2日刊「論壇」版,並附有蘋果日報「回應」)紀文略以:「此則新聞手法明顯違反兒少權益。亦讓少女毫無戒心及不知詳情下,可能毫不提防做了應答。而媒體嘲諷式的報導不當,缺乏同情,傷害少女自尊和身心。引述該報違反兒少法第30條規定,亦未週延考慮到需要保護、救助、輔導、治療、身心障礙重建等,提供必要服務和保護措施。呼籲媒體報導兒少新聞應謹守自律公約。蘋果日報並應向全國家長道歉」。蘋果日報的「回應」略以:「並無刻意編寫,但對少女保護有欠週延,特向少女及讀者致歉;蘋果在發現她的難處後,是以人性角度幫助她渡過難關,在官方社福單位未伸援手時,亦連繫專業社工團體協助,若干善心餐廳表示歡迎她去用餐」。
此外,由於近年來經濟困窘,失業率偏高,而在自殺案例中亦以經濟因素居多,但因媒體多未能遵守國際自殺新聞守則,容易產生仿效效應,害人不淺。今年三月份15則的自殺報導,內容多有違世界衛生組織報導自殺新聞規範,值得檢討改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主要包括:1.不應刊登自殺者照片或自殺遺書。2.不應詳細描述自殺的方式。3.不應簡化自殺的原因。4.不應美化或感性化自殺行為。5.不應強調輕生者的個人特質、背景或宗教。6.不應藉報導責備任何人。
台灣社會民主多元,媒體發達,但因媒體公信力不足,常無視查證不足或消息來源有誤,或利用匿名消息來源或傳聞,作夾議夾敘的編寫,使平衡偏頗,明顯悖離專業倫理;凡此種切,常易歪曲事實,積非成是,誤導閱聽大眾,對社會產生負面價值影響。有違新聞基本職責,致被視為一種「公害」。美國傳播學者麥克切斯尼(Robert W. McChesney)在他的《富媒體、窮民主:不確定時代的傳播政治》(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Dubious Times)中,就批評媒體在積聚財富的同時,如何削弱了民主的根基,導致公民既失去關心公共問題的興趣,也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這既是美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在在值得台灣新聞工作者自律自省;尤其報業面臨經營環境極其不利的變化,更應以講究新聞品質與公信力,逆境求生。
2009年三月份烏龍新聞統計表
則數 報名 |
烏龍新聞 則數 |
備 註 (有更正者) |
蘋果日報 | 21 | 11 |
聯合報 | 5 | 1 |
中國時報 | 4 | 0 |
聯合晚報 | 4 | 0 |
自由時報 | 4 | 1 |
合計 | 38 | 13 |
2009年三月份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評比,依序為:蘋果日報21則(含更正11則)、聯合報5則(含更正1則)、中國時報4則、聯合晚報4則及自由時報4則(含更正1則);合計有38則,刊登「更正」者13則。
三月份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和照片,依序為:蘋果日報31則、自由時報14則、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各一則,合計48則。
觀察報告主持人:呂一銘(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091227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