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8
2015.12
2014年2月新聞稿


兩岸新聞應真實平衡 回歸專業才有公信力

(台北訊)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完成觀察報告,指出今年二月間在南京舉行「官方」形式的「王張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會談),台灣部分媒體「主觀建構」式編寫、平衡報導不足,或與事實有距離的偏頗等現象,有如「官方文宣」,易產生誤導作用,實應回歸新聞專業,提升公信力,並助公眾衡平理解台海兩岸關係。

此外,台灣蘋果日報與自由亞洲電台申請採訪「王張會」遭中國拒發簽證,台灣部分主流媒體竟在連續多天的「王張會」新聞中,對此一字不提。如此自我限縮,已不合新聞自由自主精神,亦違背新聞記者信條(「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實使新聞界蒙羞。

各主要報紙的「王張會」新聞評比,有違新聞專業規範者,依序為:聯合報8則、中國時報8則、聯合晚報6則、蘋果日報2則、自由時報1則。合計25則。(參見附表)。

新防會的「王張會」新聞觀察報告,是以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等五家主要報紙,比較其新聞處理,大致以有無檢具消息來源、是否落實新聞查證、實質平衡報導與否、新聞編寫是否公正客觀真實,及有無善盡媒介責任等,作為觀察標尺。

新防會指出,兩岸新聞固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而新防會觀察處理「王張會」新聞的主要缺失,包括未能反映新防會說,由於此次「王張會」的相關報導,或流於夾議夾敘的「主觀建構」編寫,易使新聞報導和評論不分;或未將相關的國會、公民團體、在野黨派、學界、民間意見領袖等的多元意見和看法或查證不足,僅憑兩岸政府或單方消息來源報導,易淪為「官方文宣」,無法窺其全貌,猶缺少北京拒簽台灣媒體後續的報導發展,洵為遺憾。新防會指出,「王張會」最受矚目的焦點,乃在「官方vs官方」有無突破性進展,然因部分媒體誇大渲染,反易模糊事實,而此方面的報導亦復紛陳不一,操弄文字而另孳他意,且未就新聞實質面報導(或將類似評論的文字寫入報導),易有誤導讀者之虞。

具體例子,如忽視有稱中方要求王此行「三不能」(不能談政治議題、不能提中華民國,也不能提人權民主和總統)前提;王在南京中山陵喊「中華民國」,有媒體說「突破」,有媒體說「打過招呼」,更有中方「閃避」說法等等不一;還有報導稱陸委會與國台辦建立「常態性溝通機制」,實與此一管道至少已經運作半年的事實不合;加以不夠透明的王張「上海二會」夾雜其間,「連習會」接續鋪陳,台灣部分媒體「各取所需」,反使資訊混淆,易產生誤導效應。

新防會說,再如馬政府強調「王張會」是兩岸首次官方對話,但中國給陸委會訪問團的入境通關,仍比照過去海基、海協會做法,由對方「代為辦證並持證」(等於全團持台胞證入境),而王郁琦則持單次入出境許可證明,係比照過去高雄市長陳菊進出中國大陸模式。

有關新防會指出,又如在所謂中國媒體「鬆綁」部分,也與事實有出入。例如在新華社、央視、中新社、人民日報網站中文報導皆以「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稱呼王郁琦,未稱官銜;對外宣傳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日報等六大媒體英語版網站統一口徑採用「Taiwan’s mainland affairs chief(台灣的大陸事務負責人)」,不僅未稱呼官銜,也沒有陸委會的機關名稱。中國官媒新華社等相關中文報導,對張志軍冠以機關與官銜全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對王郁琦則一律以「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稱呼,以「負責人」稱謂避開敏感的「主委」正式官銜。即使在中山陵唸祭文中的「中華民國」,中方官員採「不在場」迴避,卻變成「出口轉內銷」的「文宣」,講給國人聽。凡此並未彰顯「對等、尊嚴」原則,雙方是對等政治實體,不見「各表」,亦無「互不否認治權」及「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現實」。

新防會說,「王張會」舉行前後,香港新聞自由頻傳打壓事件,甚至明報總編輯遭撤換又突遇襲重傷,震驚國際。同時,美國國務院在2月27日的人權報告指陳,香港媒體環境惡化的挑戰愈來愈大;而台灣的蘋果日報與自由亞洲電台復因申請採訪「王張會」遭北京拒發簽證,先後引發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IFJ)等的關切和譴責:國際記者聯盟亞太區主席賈魁派克(Jacqui Park)認為,中國政府拒發簽證,象徵一個持續性的趨勢,「顯然是利用收回或拒發簽證給記者,做為審查的工具。」

新防會說,「無疆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在2月12日「2014年全球新聞自由度(Press Freedom Index)」報告指陳,香港回歸中國後,十二年內由第18名一路下滑至第61名,台灣則由去年的第47名再滑落到第50名(至於中國,一向被列為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更大幅降等至第171名。報告並引用知名文豪歐威爾描寫極權主義社會的《一九八四》小說名言「老大哥正在看著」,形容中國有許多新聞工作者、部落客、網路異議人士被逮捕或鎮壓)。

新防會表示,王郁琦曾在南京大學演講,強調新聞自由是台灣民主政治核心價值之一。但是,「王張會」期間,中方卻無法承諾兩岸新聞資訊對等流通,還有一家台灣報紙反只刊陸委會的政府廣告「兩岸媒體常駐 首重對等和自由」文宣,更是顯得相當諷刺,無怪外界批評台灣媒體環境已有「香港化」之虞,值得關注檢討。

新防會指出,「真實」是新聞報導的「生命」,與評論不同,新聞報導絕不可「夾議夾敘」,更不能「主觀建構」編寫,更不能一再「硬拗」,反成了社會的亂源,使台灣社會產生誠信危機。國際知名的英國劍橋紐翰學院(Newnham College)院長歐妮爾教授(Onora O'Neill)說過:「我們需要的是可評估和查證的報導,如果不是,那麼公眾評論的源頭便受到污染,誤導社會的判斷。」正如美國著名傳播學者賈奎.巴娜金斯基(Jacqui Banaszynski)所說:「讀你自己的報導,就像在鏡子裡,你看不到自己,別人卻能清楚看到你」。若不能堅持新聞專業和公器本質,新聞媒體終將失去社會的信賴,兩岸新聞的報導何嘗不是如此!

新防會說,美國知名記者奧曼(T. D. Allman)曾有名言:「真正客觀的新聞不僅要報導事實的真相,更要闡發事件的意義。這樣的新聞不僅在事發當時動人心魄,更能傳之久遠。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消息來源可靠』,更能夠與歷史的展現相得益彰。這樣的新聞在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後,依然真實而睿智地反映人間萬事。」
 
 
 
「王張會」新聞評比
則數
報名
未符新聞倫理規範 更正部分
聯合報 8 0
中國時報 8 0
聯合晚報 6 0
蘋果日報 2 0
自由時報 1 0
合計 25 0
 
 
 
※  各主要報紙的「王張會」新聞評比,有違新聞專業規範者。依序為:
聯合報8則、中國時報8則、聯合晚報6則、蘋果日報2則、自由時報1則。
合計25則。(參見附表)。
 
新防會新聞觀察報告主持人/呂一銘(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091227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