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8
2015.12
2014年4月新聞稿
 

報導核四爭議新聞  媒體應重專業自主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完成觀察報告,指出4月間「林義雄禁食事件」掀起台灣反核運動的熱潮,促使馬政府決定核四停工封存。這一事件,促進了台灣公民意識的抬頭,也曝露了主要媒體在專業自主、新聞品質的缺失,以及公信力的不足,應從強化新聞專業的深、廣、強度做起,才能跟得上網路數位化時代。

新防會說,3月間的太陽花學運,已將平面和電子媒體的報導改觀,就是能快速糾正錯誤、不實、扭曲、抹黑的新聞,並充分組合利用各種網路媒介在國內外傳播,報導更新的正確訊息,相對使傳統媒體顯得遜色,深度不足。

新防會表示,自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在4月15日發表「落實民主,停建核四-為『禁食』行動敬告親友」後,4月23日至30日宣佈停止禁食期間,反核運動遍地開花,受到國內外媒體高度重視。亦因網路的資訊發達,同樣發揮太陽花學運糾正主要報紙編寫偏失的作用,無寧是可喜的現象。

新防會表示,由於部分主流報紙過去幾年得到「政府廣告」的好處,使得媒體的公共平台,難以公正客觀討論核四的重大政策,而閱聽大眾也聽聞不到真相及多元意見,實有損媒體的專業自主尊嚴。

此外,在324及428群眾活動事件,警方均有以暴力驅離新聞記者阻止採訪情形,備受國際媒體組織高度關切(包括國際自由聯盟、法新社、路透及英國BBC、日本NHK電視台、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台、美國之音和半島電視台等),我國憲法也明文保障(如釋字第689號,「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的人身自由和第19條的記者新聞自由和職業自由),但有些媒體卻自動放棄「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和專業道德勇氣,對此隻字不提,讓民主倒退,洵為遺憾。

新防會整理各主要報紙「林義雄禁食事件」新聞評比(參見附表),其中多有「主觀建構」夾議夾述的編寫,或斷章取義(把前總統李登輝的講稿扭曲誤導),或忽視平衡報導,或有錯謬、混淆、「有聞必錄」等缺失,或精練不足、脈絡不清,或未能深入作調查報導了解真相,在在值得檢討改進。

各主要報紙的「林義雄禁食事件」新聞評比,有違新聞專業規範者。依序為:中國時報10則、聯合報7則、聯合晚報6則、蘋果日報1則、自由時報1則。合計25則。

新防會的「林義雄禁食事件」新聞觀察報告,是以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等五家主要報紙,比較其新聞處理,大致以有無檢具消息來源、是否落實新聞查證、實質平衡報導與否、新聞編寫是否公正客觀真實,及有無善盡媒介責任等,作為觀察標尺。

新防會說,媒體為社會公器,理應恪守分際。自2011年初立法院修改「預算法第62條之一」(反置入性行銷法)三讀通過,使「政府廣告」合法以來,政府主要報紙廣告量每年都有明顯增加。當年的中央政府就花了近12億元做政策宣導,已躍居主要報紙最大的客戶,並成了政府宣傳的重要工具。

其間相關例子甚多。例如,出現「停建核四股市會下跌,電價馬上提前漲、馬上有限電危機、台電破產」等報導,但旋被網路資訊和堅守專業自主立場的報紙戳穿。另一方面,「外資認為,核四停工屬短期影響而且有限,台股不會發生2000年核四停建時,股市重挫34%的慘況,後續仍看好台股向上挑戰9000點」;「核四宣告停工後,經濟部認短期內還不會漲,得重新估算」;「經濟部一再宣稱核四不運轉、2016年將有缺電危機,2018年更有限電危機;但台電今年二月的最新評估卻是2018年恐有缺電、2021年恐有限電危機,經濟部指這是推算基礎不同」;「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說,只要修《國營事業管理法》,註明核四因政策性因素停建其負債可改列資產,沒破產問題」。

新防會指出,媒體與政府站在不同面向服務公眾,負有監督反映民意職能,須善盡「第四權」責任,服務閱聽大眾「知的權利」。以政府在核電政策及作為缺失,這次核四爭議除了少數主流報紙能鍥而不捨追挖新聞真相;但以政府思維和立場報導,並駁斥異議,形同「護航」者眾,自易混淆視聽,讓人「霧裡看花」。所幸,現今網路資訊發達,得以不斷發揮澄清作用,使未善盡其責的媒體公信力明顯降低。
新防會說,台灣是全球唯一在30公里圈有500萬人口的地方運轉核電廠的,連同北部3核電廠的30公里圈是650萬人,一旦發生核災,無處可逃。此連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都說,發生核災,該院沒有能力可以處理,屆時醫護人員將與病人同時疏散。

新防會強調,涉及政經社會及高科技的複雜多變重大政策,媒體不能作泛泛討論,須廣訪相關專家學者,做深廣強度的新聞編寫,深入淺出,才能使閱聽大眾耳聰目明,以落實社會責任。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說,「讓人們知道真實、國家就會安全」!

新防會並引用著名的新聞學者亞倫帕斯(Alan Barth)所說:「新聞一定要使它自己保持真正獨立,假如它想維持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說,新聞自由是民主人權的重要堡壘。

傳播學者西爾維奧·韋斯伯(Silvio R. Waisbord)教授更認為,重大新聞事件已不能靠記者的單打獨鬥,要做出內容詳實的全方位報導需要多方面人才,包括記者、編輯、法律專家、統計分析人士、圖書館員和新聞數據人員等的通力合作。這種深度處理新聞,非僅可充實內容,並避免法律上的糾葛,而電腦化的政府檔案數據,和大量可以透過網絡查找的訊息,都對新聞的深度、廣度、強度幫助很大,值得台灣新聞界借鏡。

新防會強調,如今網路媒體方興未艾,歐美大傳媒集團猶掀起分拆潮,紛紛集中資源,把公司拆分成“賺錢組”和可賣掉的“不賺錢組”,顯然報業屬於後者。知名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大報更轉型結合數位化發展。是以報業今後仍須追本溯源,從強化新聞專業的深、廣、強度做起,才能跟上網路數位化時代!
 
「林義雄禁食事件」新聞評比
則數
報名
未符新聞倫理規範 更正部分
中國時報 10 0
聯合報 7 0
聯合晚報 6 0
蘋果日報 1 0
自由時報 1 0
合計 25 0
 
 
※    各主要報紙的「林義雄禁食事件」新聞評比,有違新聞專業規範者。依序為:中國時報10則、聯合報7則、聯合晚報6則、蘋果日報1則、自由時報1則。合計25則。
新防會新聞觀察報告主持人/呂一銘(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